汽车修理培训学校分享行业利好政策促2016高速增长,未来五年将步入平稳增长期。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至实体经济的诸多方面,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,过去的十年中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,2015年占GDP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2%,对经济平稳运行有较强的带动作用,因此国家也极为重视政策护航。受益于去年起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对于乘用车销量的带动,2016年1-10月我国已实现汽车销量2200万辆,同比增长13.8%,全年汽车总销量有望超过2700万辆;预计未来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保持近5%的复合增速,至2020年有望突破3300万辆。
一、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,SUV偏好继续
今年乘用车增速受益于购置税优惠,明年有望延续保驾护航的基调。今年1-10 月乘用车销量1910 万辆,同比增长15.4%;其中小排量(1.6 升及以下)乘用车销售1375 万辆,比同期增长22.8%,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%,同比提高4.1 个百分点。购置税减半政策明年是否延续至今尚未有定论,我们判断2016 年全年乘用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。预计2016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将增长约14%,累计总销量达2400 万辆左右;同时在经济稳增长的需求下,我们认为后续政策制定上对于汽车产业进行保驾护航的可能性较高,2017 年乘用车增速预计仍将不低于GDP 整体增速。
SUV 市场表现强势,高速增长仍有望持续。对比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,近5 年轿车销量占乘用车比重逐年下降,而SUV 车型借助其符合消费者外观和空间性需求等优势,销量占比和产销量均显著提升。2016 年1-10 月SUV 销量690 万辆,同比增加46.60%,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已接近40%,我们认为本轮SUV 热潮将持续,照此势头发展,未来我国SUV 车型占比达到50%以上的可能性较高。
自主品牌乘用车顺势成长,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。2016 年1-10 月自主品牌SUV 和MPV分别销售3招生 万辆和178 万辆,同比增长57.1%/25%,占SUV 和MPV 销售总量的57%/89.7%。受益于SUV 市场和MPV 市场销量突破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。2016 年1-10 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13 万辆,同比增长20.1%,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提升至42.6%,较去年同期提高1.7 个百分点。我们判断今后自主品牌乘用车有望占据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。
自主品牌把握SUV 销售机遇,新车热销助推业绩提升。广汽传祺GS4 今年10 月销售3.42万辆位居SUV 销量排行第二,1-10 月月均销量近3 万辆;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 自7 月上市后市场反响良好,10 月销量突破2 万辆;长安汽车年中上市的SUV 车型CS15 同样表现不俗,销量一路走高;吉利博越2 月上市来销量直线上升,10 月单月销售1.67 万辆,冲进SUV 销量前十指日可待。自主品牌不断推出新款SUV 车型将继续推动车市走强,同时提升企业整体业绩表现。
商用车销量增速小幅回升,重卡销量回暖持续性可期。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商用车市场整体低迷不振,2016年起随着重卡行业复苏起势及9月治超新规正式实施,商用车整体增速已扭负为正。今年1-10月我国商用车销量292万辆,同比增长4.6%。商用车销量增速扭转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重卡行业的高增长,预计2016年重卡销量将达70万辆,带动商用车整体销量提振全年销量将达到约360万辆水平。我国近年来重卡保有量稳步增长,我们预计未来5年将以5%的复合增速平稳增加,至2020我国重卡保有量将突破700万辆。按照重卡5-8年的更新周期,更新需求也在增加。在治超新政、PPP项目推进、重卡替换需求等多方利好因素共同促进下,我们判断本轮重卡行业的复苏将具有持续性,2017年重卡有望保持15%左右的增长速度,销量将突破80万辆。
二、新能源拨乱反正,行业恢复健康有序的发展
肃清行业不良现象,行业渐入健康增长轨道。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过热,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部分虚假产销行为,随着今年9月骗补核查逐渐落地,行业不良现象得到遏制,产业发展也逐渐趋于健康化。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在即,产业链将逐渐减弱对政府补贴依赖,转为注重市场需求与培养产业自身发展能力。2016年1-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3.7万辆,同比增长82.2%,我们预计2016年全年可实现产销量近45万辆,随着行业趋向成熟与基础设施完善,预计到2020年整体产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左右。
纯电为主、插电为辅趋势未变,相辅相成协同发展。按新能源汽车动力类型划分,今年1-10月,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25.8 万辆,同比增长102.5%;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7.9 万辆,同比增长37.2%,纯电动新源汽车增速显著高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。此外15 年至今商用车及乘用车新能源纯电动车的比例均进一步提升,考虑到纯电动技术相较插电混合技术的油耗替代优势显著,以及我国新能源纯电动车的技术水平更为成熟,我们判断长期看来纯电动车的比例仍存在提升空间。在充电站大面积普及、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以及续航里程显著延长之前,阶段性来看插电混动仍有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