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性顶岗实训实习;连锁店开进校园,学生成为店员;生产车间成为“学习工厂”…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模式。
“今年来学校招聘的企业比去年还多”、“真没想到这么早就签订了一份满意的工作”……日前,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,毕业生的惊叹声此起彼伏。据了解,参加该校今年招聘会的有国内230多家用人单位,其中主要以制药公司、销售公司为主,招聘总数达3000多人,而该校2009届毕业生才2300多人,求职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为1∶1.35,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。
在当前大学生遭遇就业“寒流”时,是什么原因使这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涌动“暖流”?该校党委书记眭宝良介绍说,学校毕业生的走俏,关键得益于该校根据医药类专业的特点,不断探索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,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,使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强,岗位适应性好,掌握的实际技能在岗位上能用、管用、够用。
探索“专业+车间+基地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建设“订单”培养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。从2005年开始,该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习基地建设、联合办班、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,合办“海正”教学班。按照协议规定及“订单”培养要求,企业每年接纳对应班级的学生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实习或半工半读。根据教学计划,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,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车间进行实训;寒暑假安排学生直接上岗,边学习、边实践、边工作,企业支付一定报酬,这样一来,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,也减轻了经济负担。目前首届两个“海正”教学班共80名学生已顺利就业,其中大部分学生都留在了该企业。
此外,该校与新昌制药厂合作实施“准员工实习”培训制,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,首批30名准员工实习生已有23名与新昌制药厂签订了就业协议,第二批39名学生也已顺利完成“准员工实习”。
探索“任务驱动、半工半读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。为了使学生在校内能完成分层次、分类别、分岗位、分流程的实践训练,2008年2月,该校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合作,把实验连锁店开进了校园。8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、特殊的营业员、特殊的“上班时间”,除了一名指导教师,实验连锁店的所有店员由管理系所有专业(包括医药营销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、经济信息管理医药方向)的学生组成。据介绍,管理系的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有5次“上班”机会,按照职业岗位的流程,主要学习药品进货与验收、分类管理、不合格药品处理、保管养护、营销与售后等。